网上有关“价值投资人除了巴菲特还有谁进入过美国400富豪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价值投资人除了巴菲特还有谁进入过美国400富豪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格雷厄姆、费雪、林奇都没进入过美国富豪榜。
巴菲特的成功有他的特殊性,最主要的一点是巴菲特对资金杠杆的利用做到了最大化。巴菲特收购了保险公司,他利用保险公司的“浮金”来为自己炒股,利用这笔没有利息的钱来为他投资,扩大了他的投资收益,当然了,也增加了他的风险。但是巴菲特对风险控制得特别严格。所以才在股市几十年风雨不倒。对风险的高度警惕性,要得益于他的恩师——格雷厄姆。
在股市几十年了,依然能够保持正收益、不破产的,恐怕只有巴菲特自己了。
其实你是想问做股票能不能发家致富吧?你可以网上搜搜《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一文。该文是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纪念《证券分析》一书出版50周年的活动上做的演讲。非常经典。
文中分析了和他有同样投资理念的9个投资者的投资记录,都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了。
美国有哪些金融大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股神巴菲特。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193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费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费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戴维斯家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家族之一,历经时间考验,这个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他们的投资理念更加令人敬仰。
这个投资家族厉害了,爷爷从5万美元做到9亿美元,爸爸30年投资累计回报75倍,是标普500的两倍,孙子管理450亿美元资产。这个满是大神的家族,就是美国著名的戴维斯家族。从祖父斯尔必·库洛姆·戴维斯开始,到儿子斯尔必、孙子克里斯和安德鲁,都是名耀华尔街的投资人。
戴维斯家族族谱
戴维斯家族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投资,一直延续至20世纪90年代。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戴维斯家族经历了“两度漫长牛市、25次股价回落、两度惨烈xiong 市、一次市场bengkui,以及七度轻微xiong市和九次市场xiaotiao”。还见证了三次重大 zhanzheng、一次漫长的通货膨胀。但他们依然坚持长期投资即一生投资的理念,他们购买股票后一般不会轻易抛售,只要坚信公司的领导力和持续赢利的能力,就按兵不动。完全可以说,戴维斯家族的投资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投资。
01
第一代:斯尔必·库洛姆·戴维斯
1906年,戴维斯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皮若亚市,年少的戴维斯对历史钟爱有加,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历史专业。他和妻子凯瑟琳·威瑟曼1929年相识于瑞士。彼时的两人对股市都漠不关心,所以未受到1929年股市bengkui的影响。
1936年戴维斯被凯瑟琳的哥哥雇佣到其创立的特拉华基金担任统计员和研究员,后来戴维斯辞掉了在姐夫投资公司的工作,成为一名自由作家。1938年他的第一本专著《面向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好评,他也被当时的niuyuezhouzhouzhang及共和党候选人托马斯·E·杜威聘为演讲稿撰写人兼经济顾问。
1941年,戴维斯无法抵抗低廉价格(33000美元)的诱惑,购买了niuyue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席位。这笔投资非常成功,1946年他的席位价格就涨到了9.7万美元,到了1994年5月价值已达83万美元,增值了27倍。
1944年,戴维斯升任niuyue市保险司副司长,开始深入了解保险业。
1947年,38岁的戴维斯辞掉niuyue州caizheng部保险si的官职,拿着妻子的5万美元作为本钱开始股票投资。1948年他收购了弗兰克·布鲁考保险公司,之后将其改名为斯尔必·库洛姆·戴维斯公司,并利用交易所席位做起了股票经纪和证券承销业务,专门帮助保险公司融资并推荐客户购买优秀的保险股,从中赚取交易佣金。不久之后,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挑选有潜力的保险股票,并利用5万美元现金和公司的融资优势,大量购入了无人问津的保险股票,到1949年他所持有的资产价值已高达23.5万美元。
20世纪60年代,戴维斯将目标投向海外,日本是他淘金的第一站。他将总资产10%的资金投入东京、三井、住友、安田等四家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中,后来这些保险股大幅上涨,让他收获颇丰。之后戴维斯还到南非、俄罗斯和欧洲等地购买保险股票。
在戴维斯的投资生涯中,他的目光几乎都锁定在了金融类股票,尤其是保险股上。有12只股票是他早期投资中最喜欢的,也是对其财富贡献最大的,其中包括如今广为人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1990年时这些股票总价值为2.61亿美元。到1994年去逝时,戴维斯的资产接近9亿美元。
02
第二代:斯尔必?戴维斯
戴维斯的儿子斯尔必·戴维斯并没有继承和管理父亲的巨额财富,他从小就深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将投资经验和理念灌输给他,童年时代伴随着他的是财务报表与股票知识。此外,斯尔必还在父亲的身边做兼职工作。
斯尔必大学毕业后在new york银行担任研究员,主要负责钢铁、石油等工业品的研究。他很快就脱颖而出,在出任资产研究部主管后的两三年中又被提拔为副总裁。在new york银行期间,斯尔必充分了解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斯尔必离开new york银行,和同事盖·帕默创立了一家为富人和企业退休基金理财的小型投资公司,之后又邀请杰里米·比格斯加入,组成了金融三剑客。1969年他们接管了new york的一家投资公司,并将其命名为new york风险基金。new york风险基金起初的资产不过几百万美元,但是经过斯尔必20多年的苦心经营和第三代的精心管理,截至2014年3月底,其在管资产规模高达236亿美元。
new york风险基金第一年的主要投资领域是科技股,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他们却在70年代初的经济ST中尝到了苦头。这次失败迫使斯尔必开始重新思考投资策略,之后斯尔必开始专注于挑选低价且适度增长的股票而非是高价的成长股。投资战略调整后,new york风险基金重拾辉煌,创造出10年复合年回报率达19%的业绩。
1988年,斯尔必获评《fubusi》杂志最佳共同基金经理。同年,父亲戴维斯以3.7亿美元的净资产荣登《fubusi》美国富豪榜。
03
第三代:克里斯?戴维斯和安德鲁·戴维斯
1994年,在父亲斯尔必·库洛姆·戴维斯去世后,斯尔必也在三年后退出活跃的基金经营圈,轮到戴维斯家族的第三代孙子克里斯和安德鲁经受考验,他们接管了整个家族的资产,一、二代的财富在第三代手中得到了汇合。
1991年,克里斯?戴维斯从父亲斯尔必?戴维斯的手中接过戴维斯基金的帅印。同时鉴于安德鲁在其他公司的出色表现,斯尔必专门设立了房地产基金让他管理。
戴维斯家族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为470亿美元,其中有公开披露数据的资产为241亿美元。虽然克里斯和安德鲁共同管理着这笔巨额财富,但是他们之间投资风格和管理资金的规模却相差甚远。克里斯是戴维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他所管理的四个基金总价值为224.56亿美元,其组合中大部分是富国银行、伯克希尔·哈撒韦以及new york梅隆银行等金融类股票,而且是父亲斯尔必十几年来一直持有的,因而他所管理的基金的换手率低至7.2%,远低于安德鲁的31.4%,二者均远低于美国共同基金每年60-80%的平均换手率。
此外,克里斯持股相对集中,平均每只股票投入8218万美元,比安德鲁673万美元的平均投入高出很多。在行业配置方面,克里斯偏爱多元金融、保险、银行和食品零售等传统行业,当然像以谷歌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他也比较关注。而安德鲁则比较侧重材料、资本品和能源等行业。克里斯更加喜欢那些拥有产品和市场优势且适度增长的超大市值的公司,而安德鲁由于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小,所选的公司市值会稍微低一些。相应地,克里斯管理的基金平均市盈率比安德鲁管理的基金低,克里斯挑选的股票有更高的估值优势。
尽管两兄弟的投资风格和管理的资产规模有所差别,但是他们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投资业绩。自1995年克里斯掌管纽new york风险基金以来,获得的年平均回报率为11.95%,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平均回报率仅为7.61%。安德鲁掌管的增值收益基金1992-2013年间获得的年平均回报率为8.99%,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回报率为6.8%。
“戴维斯双击”和“戴维斯双杀”
戴维斯家族的投资理念主要源于家族的第一代,即斯尔必·库洛姆·戴维斯,他提出了著名的“戴维斯双击”效应:“在熊市购买低市盈率、低盈利的股票,等待行情转暖,享受公司盈利增长以及市盈率提升的双重收益。”
众所周知,Price(股价)=PE(市盈率)*EPS(每股盈利)。戴维斯发现,在不同的市场阶段,投资人对于股票的估值水平(PE)接受程度不同。在弱势市场里,10倍PE是大多数投资人能欣然接受的估值水平,市场进入牛市后,投资者可能对20倍的估值水平也认可,而当市场进入疯狂阶段后,投资者可能对30倍、甚至更高的估值水平也无所谓。
“戴维斯双击”正是利用这种现象,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寻找EPS和PE处于低位的股票,在预计盈利进入上升的拐点时买入,等待股市行情回暖,同时公司盈利回升,从而PE和EPS一齐上升,带来股价的迅猛攀升。而“戴维斯双杀”,则是相反的现象,即在市场疯狂的时候,买入PE很高,同时EPS处于顶峰拐点的股票,当股市走弱,同时公司盈利下滑,带来PE和EPS一齐下降,导致股价的大幅下跌。
要想找到能够实现“戴维斯双击”的股票,除了需要通过研究市场的估值水平选择买卖时机,也需要研究企业的内在价值寻找盈利能够大幅增长的股票。戴维斯寻找盈利良好、资产健康、管理层优秀的企业,通过估算公司被收购时的价格来确定企业的内在价值,在股市低迷的时候购买内在价值远远高于市场价格的股票,耐心地等待股价恢复合理后卖出。如果他发现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不变,他会一直持有股票。
10项基本原则保持不变
经过50年的试验、犯错和改进而形成的“戴维斯战略”,在祖孙三代人中当然都有相应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但是有十条基本原则保持不变。
1、不要购买廉价股
斯尔必认为,大部分廉价股由于公司质地很普通,只值现有的价格,尽管公司的业绩可能会恢复,但是花费的时间也常常会超出任何人的预期。
2、不要购买高价股
股票之所以值这个高价位是因为它们是由卓越的公司所发行的,但斯尔必却不肯购买这类股票,除非股价相对于其收益而言比较合理。若在市盈率极高的价格买入,一旦增长率下滑,将面临估值下降带来的股价BAODIE。
3、购买适度成长型公司价格适中的股票
斯尔必认为选择那些收益增长速度高于股票市盈率的公司才是理想的投资。因为适度成长型公司不引人注目,价格通常比较合理,并且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
4、耐心等待直到股价回复合理
若斯尔必看中某家公司,但其股价过高时,他会耐心等待时机,直到股价回落。戴维斯家族尤其喜欢在长期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遇到暂时的负面新闻打击时买入,通常此时投资者的期望极低,会给出匪夷所思的低价。当然前提是,负面新闻只是暂时的,不会阻碍公司的长期发展。
5、顺流而动
斯尔必选择技术股时非常慎重,但他并不完全排除技术股,只要他能找到股价合理、有实际收益并实现全球化经营的高科技公司,斯尔必就会急切地购入该股票。按照这个标准他在20世纪80年代选择了IBM以及应用材料公司,获得了丰厚的盈利。
6、主题投资
“从下往上”型选股人投资于那些前景良好的公司,只要公司有发展前途,无论是石油钻探业还是快餐连锁业,他们都乐于投资。而“从上往下”型选股人则会首先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找出有可能兴盛起来的行业,然后再从中选择公司。斯尔必兼有这两类选股人的特征。他在投资前,会首先寻找“主题”。而很多时候,主题都是相当明显的。20世纪70年代的主题就是泛滥的通货膨胀。斯尔必的风险基金选择了石油、天然气、铝以及其他商品类公司,因为尽管物价上涨,这些公司仍能赢利。到了80年代,有迹象表明FED已成功地打击了通货膨胀。斯尔必发现了一个新的主题:物价回落、利率下降。因此他削减了硬资产,转而购买金融资产:银行、经纪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因为利率下降使金融业从中受益。
7、让绩优股一统天下
为了减少资本利得税以及频繁交易中的非理性操作风险,戴维斯家族通常长期持有股票,因此他们通常选择盈利稳定增长的绩优股,就算股价达到了合理的区间,只要盈利稳定增长,他们会继续持有。
8、信赖卓越管理
戴维斯的投资依赖于美国国际集团的汉格林伯格之类卓越的经理人。同样,斯尔必也信赖因特尔的安迪格罗夫和太阳美国公司的艾利布洛德。如果一位优秀的格朗德***离开了原先的公司去了别处,那么斯尔必也会相应把资金投入该新公司,因为他信赖该经理人的才能。
9、忘记过去
斯尔必认为,历史不会完全重演。投资者常常因为记起过去市场bengkui的经历而不敢买股票,例如29年、87年的股市bengkui。事实上,股市按照周期运行,从股市bengkui中恢复后,牛市也就随之而来。
10、坚持到底
戴维斯家族坚持长期投资,他们认为,股票在短期内有价格波动的风险,但是长期来看,投资股票的收益远远大于风险。他们在给股东的信中一再重申:“我们跑马拉松!”
关于“价值投资人除了巴菲特还有谁进入过美国400富豪榜?”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曼山]投稿,不代表青鸟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ingdaomobile.com/zlan/202501-25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青鸟号的签约作者“曼山”!
希望本篇文章《价值投资人除了巴菲特还有谁进入过美国400富豪榜?》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青鸟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价值投资人除了巴菲特还有谁进入过美国400富豪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价值投资人除了巴菲特还有谁进入过美国400富豪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