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一
“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格罗特菲尔德曾在《生态批评读本》中有所涉及,另一位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劳伦斯·布伊尔在《环境批评的未来》中提出“自然写作”的概念。他说:“自然写作 ,可以简洁地定义为‘一种非虚构的文学写作,它提供关于世界的科学考察;探索个体人类观察者对世界的经验;或者反映人类与其所在星球关系之政治和哲学涵义’。自生态批评运动开始阶段起,尤其是在我说的第一波生态批评中,中心兴趣便是自然写作 。 ”
自然
布伊尔这里所说的“自然写作” ,是针对人为的“艺术写作”而言的纪实自然考察与个体经验的一种文学形态,诸如梭罗的《瓦尔登湖》之类。但真正的“自然写作 ”则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诚如布伊尔在另外一部著作《环境的想象:梭罗 、自然与美国文化的形成》中所言,这种“环境取向作品”的标准要素是:①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并不仅仅是一种框定背景的手法 ,这种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实际上开始向人们宣示:人类的历史必然被融入自然之历史;②在环境取向的作品中,人类利益并没有被视为唯一合法的利益;③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这是文本伦理取向的重要组成;④这种自然取向的文本中隐含这样一种意识:自然并非一种恒定或假定之物 。
这就在实际上批判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与“艺术中心论 ” ,而使自然写作走到与传统文学艺术平等的地位。可见,“自然写作”即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写作,它是“自然文学 ”的另一种表达。显然 ,这是对于工业革命“人类中心”“艺术中心”与“理性中心 ”的抛弃与批判。
“自然写作”在西方是一种后现代时期对于工业革命进行反思与超越的写作,是20世纪中期的产物,但在中国却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 。因为 ,中国作为农业古国,以农为本,遵循“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力倡人与自然“共生 ”的文化立场。儒家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道家则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释家则言“众生平等 ”。这种“共生”的哲学观念必然导向人与自然平等的“自然写作” 。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自然写作”进行全面理论论述的,是《文心雕龙》。它在《原道》篇中提出文来源于“自然之道 ”的论断:“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自然之道也。”这里所说的“自然”既包含大自然,也包含人对于自然的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表现 。“自然写作 ”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典范之作《文心雕龙》中 ,由全书的首篇《原道》揭示出来,也具有全书之核心的意义。
(曾繁仁《“自然写作”:人与自然共生》)
材料二
由于疫情,很长时间每天都几乎处于封闭隔离状态 ,每个人都赤裸裸地面对自然的生命生存状态。如此真实处境使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越来越让人关注,这也许将成为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的新时代 。生态意识、环保理念 、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逐渐成为新常态。
人应该与动植物、神、自然界和谐平等共处,形成一个相互支持 、相互依存的生命整体。这样一种理念 ,与天人合一思想契合,也接近当代生态学的一些观点 。比如当代生态学特别强调人和自然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每一样物种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具有一种默契的平衡。
爱默生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特别提倡自然文学,惠特曼和梭罗都是他的弟子。爱默生曾经强调:人类应该遵守两句格言 ,一是认识你自己,二是研习大自然。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神庙里镌刻的一句格言 。研习大自然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 ,终于醒悟人类再也不能自大,不能自我中心主义,人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分子 ,应该平等对待其他物种,与之和谐共存。
爱默生
我对没有过自然生活经验的诗人,从来持怀疑态度。对于诗人来说,童年的经验极为重要 ,保存其最初的精神种子或者说初心,这是一些看似寻常普通的人最终成为诗人的奥秘 。此外,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 ,从小就受到大自然熏陶,是人性健康的必要条件。在自然中生活的最初经验感受,确保了很多诗人有更广阔包容的胸襟和开放精神。古典诗歌里花草植物出现数量很多 ,《诗经》就完全是“群芳谱 ”,宋词也特别多以花草拟人的篇章,人和花草相互对应生辉 ,说明那是一个何其自然葱郁的和谐世界 。
所以,自然写作,我理解就是要将这样的自然理念通过文学作品 ,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受到熏陶,具有一种生态意识,继而在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科学的环保的理念。在这一点上 ,诗歌从来在文学中有引领作用。
(南君《自然写作中的诗意》)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写作”这一概念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 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格罗特菲尔德和劳伦斯·布伊尔认为的“自然写作”是指“中心兴趣 ” 。
B.真正的“自然写作”就是“自然文学” ,它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 ”的写作,“环境取向”的作品表明人类利益并没有被视为唯一合法的利益。
C.《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与美国文化的形成》一书直接批判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与“艺术中心论”,而使自然写作走到与传统文学艺术平等的地位。
D.我国古代就有“自然写作 ”这一概念 ,它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原道》篇中提出文来源于“自然之道”的论断。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因疫情而几乎处于封闭隔离状态,每个人都赤裸裸地面对自然的生命生存状态。关注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B.自然文学提倡人应该与动植物、神、自然界和谐平等共处 ,爱默生也强调要研习大自然,提醒人们尊重自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 。
C.在自然中生活的最初经验感受 ,是一些看似寻常普通的人最终成为诗人的奥秘,确保了很多诗人有更广阔包容的胸襟和开放精神。
D.诗歌经常抒写人对自然的感受和人与自然的互动,在熏陶生态意识培育环保理念方面,相比其他文学样式 ,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
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主张的“自然写作”内涵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B.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C.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等到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我们自己 。(梭罗《瓦尔等湖》)
(4)
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 ,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1)
B
(2)
A
(3)
D
(4)
①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首先论述“自然写作 ”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然后指出“自然写作”的意义;接着论述“自然写作”在中国是一种原生性的文化形式。
②运用了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③论证语言科学严谨 。如专业术语的使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
①首先提出疫情背景下 ,人们关注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生态意识、环保理念 、新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新常态 ”的观点;
②接着指出人和其它物种应该和谐平等相处以及自然生活对诗歌创作和人性健康的重要性;
③最后强调以诗歌为引领作用的自然文学让人们接受生态意识 ,践行环保理念。
关于如何概括生态科学所提供的新思想,使它成为人类自然观的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尚无一致的看法和界定。七十年代,苏联东欧和西方学者较多的称为“生态意识” ,也有称为“生态智慧”、“生态思维 ” 。80年代初,中国学者余谋昌称之为“生态观”。他认为生态观是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生态观”这个名称是合适的,但是不能仅从思维方法上去把握 ,而应该在更广泛的自然观层次上来把握 。
生态观应是人类关于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生态系统运动规律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建立在生态科学所提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并在人类-自然全球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哲学世界观的概括,能够用以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本思想。
生态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对生态与环境复杂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 、生态系统的整体运动规律以及人类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人类曾经依次具备了关于生物个体的、种群的、群落的以及系统论的几种生态观。60年代以来,生态学研究的重点由以生物界为中心转向了以人类社会为中心 ,从而开始了生态学与社会科学愈益结合的发展趋势,因而人类现在又逐步获得了关于社会经济的生态经济观 、关于伦理道德问题的生态伦理观、关于社会法律问题的生态法学观、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生态政治观 、关于哲学理论问题的生态哲学观、关于美学问题的生态美学观等一系列全新的生态观。各种生态观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当今时代“生态学化 ”的趋势和特点 。
关于“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宰俊轶]投稿,不代表青鸟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ingdaomobile.com/zlan/202502-75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青鸟号的签约作者“宰俊轶”!
希望本篇文章《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青鸟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